7月30日上午7点多,施丽娅像往常一样,早早来到办公室。不一会儿,电话“嘟”的一声响了,她赶紧起身,接过听筒,耐心细致的回答对方的问题。“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对企业、家庭乃至全社会都有重要意义,我希望在集团的指引下,发挥自己的作用。”施丽娅说道。
施丽娅,今年43岁,河北保定人,目前是通城城发集团的一名办公室人员,与其它员工所不同的是,她还有另外一个特殊身份——军嫂。

施丽娅整理文件
2001年,施丽娅与丈夫经人介绍认识。第一次见面,丈夫穿着一身绿军装,挺拔的身姿,脸上带着善良的微笑,话不多但很真诚,一下子就让她感到特别踏实。
军队纪律严格,不能经常外出,二年的恋爱时间,真正在一起的时间短之又短,当时很多人跟她说“他是军人,将来没空照顾你和家庭,家里条件一般,有你的苦吃”,但她不那么想,物质条件是可以一起创造的,但找一个可靠的人不容易,下定决心和他在一起,今后再苦再累她也心甘。
成为军嫂,就意味着牺牲,意味着付出。婚后他们一直保持着周末家庭生活,一个星期只能见上一次。为更好照顾家庭,施丽娅多次放弃好不容易奋斗的事业,几次随军调动。但看到丈夫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,拿到一个个的奖章,她认为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!
2017年,军队调整改革,丈夫被调到湖北省通城县任县委常委、人武部政委。这里距离他们生活的家乡有1200多公里。自从丈夫去通城后,夫妻俩半年也见不到一面。
“要不你过来我这边?”一次聊天,丈夫试探性问道。一家人在一起是施丽娅多年来的渴望,但当时她们的孩子正在上初二,处于备考阶段, 自己投入6年心血的工作也在上升期。“去到新的环境,能不能很好适应?孩子的课程变化跟得上吗?”施丽娅心里很纠结。

施丽娅一家人
但军嫂的身份让施丽娅学会“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”,在家人的鼓励下,2018年9月,她来到通城,次年2月便进入通城城发集团工作。由于赶上集团体制改革,刚入职,施丽娅就陷入繁重的工作任务中,忙得团团转,早出晚归成为了她的常态。在领导眼中,她任劳任怨、兢兢业业,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同志,在同事眼中,她深明大义、自强自立,是两副重担一肩挑的“好军嫂”。

施丽娅和同事们一起工作
现在的她已融入城发集团这个大家庭。她回忆,刚到集团工作时,领导几次与她沟通谈心,询问她在这边工作、生活是否适应,告诉她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直接向单位反映,这让她备受感动,感谢城发集团给了她成就自我的新平台,未来她将更加努力工作,为自己争光,为集团争光。
在通城城发集团,像施丽娅这样的军嫂一共有五位,退役军人有三位,他们既是家庭主心骨,也是单位中的重要一员,集团公司都根据他们个人实际情况,合理安排工作岗位,让他们既能安心工作,又能照顾家庭。作为安置退役军人和军属人数较多的单位,通城城发集团充分发挥拥军爱军的优良传统,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,将爱国拥军理念深深植入到企业文化和实际行动之中,努力营造军民融合发展的和谐氛围。